作者:蔡清鈿+易瑋勝
材質:木頭、不鏽鋼
展品介紹:築,即構築,以蜂巢的意象,呈現構築進行式的時間感。不論是燈罩內或茶几上,都佈滿了蜂巢意象及蜜蜂裝飾,就像蜂群經過一段長時間,慢慢構築的蜂巢,讓木頭再次獲得生命力。
作者:蔡清鈿+李尉郎
材質:木頭
展品介紹:以蘭陽平原四季更迭為題,刻劃出寫實的昆蟲、枝幹與葉子,將精工木雕的純欣賞價值,轉化為既美觀又實用的玄關信插,可放置書信,可成留言版,而樹枝突起處更是懸掛鑰匙的好地方。
「湖光山色」器皿
作者:陳兆博+王俊隆、何忠堂、徐仲淼
材質:陶
展品介紹:龜山島是宜蘭遊子返家的必經之地,見到它,家的意象隨之清晰。這件作品的靈感即是來自遊子的龜山島印象,並巧妙地加入玄武岩及岩岸地形的質感。當器皿盛滿水或食物的時候,龜山島的印象隨之呈現在這小小器皿的天地之間。
其創作集各家大成,先後師學許維忠、吳毓棠及葉敏祥等人。隨著生活經驗增長,作品反映出對生活的感觸與體認,心境轉換猶如溫泉洗滌,冷熱交替後的清涼透澈,至現階段有著淡淡禪意。
銅心同心
作者:林烈旗+王俊隆、何忠堂、徐仲淼
材質:銅
展品介紹:鑼臍—是人們對銅鑼最原始的記憶,也是這件作品的符號,從中心開始,演變成各式造型,以另種姿態,讓人感受銅鑼之美。器皿內側保留敲擊後的色彩與痕跡,外觀以黑色表達潛沉的文化底蘊,象徵現代與傳統的時代意義。
日治時期,林烈旗的父親林午在宜蘭開設鐵工廠,開啟了林家製鑼的機緣。林烈旗14歲開始學習製鑼,70年代為北港朝天宮鑄造的大鑼,號稱當時全台第一銅鑼。後來完成的26音階銅鑼,更是開創台灣鑼聲的極致。